白头到老 白头到老、阖家幸福,被祝福的次数最多,但祝福实现的次数最少。原因何在?正如王尔德的名言:“离婚的惟一原因就是结婚。”婚姻不再是必需品,孩子不再是战利品,家庭终沦为易碎品。 文学梦 曾经多数国人在填各类表格时,喜在“爱好”一栏中标注为——文学,视文学为一门修养。但文学的好景不再:中文系没落,文学杂志式微,作家改行当编剧,诗人改行写文案。一个文学大国的国民对自己的母语文学深深失望。 文学梦更是羞于提及的内心敏感词,说出来怕人笑话,索性不说,任其自生自灭,多少人还活生生将其掐死在萌芽状态。一代文青走了,一代文青又来,文学日趋边缘,作家青黄不接。“文学爱好者”则低调地溜着墙根走。文学梦是个不靠谱的梦。加重语气时则说:它极为不靠谱。 我要成功 我要成功、出人头地。多少青春励志片讲述了少年人梦想成真、名利双收的故事。中国版的“成功学”故事则是投机主义、淘金主义、无底线主义的代名词。 而更多的追求成功者死于心碎,原因在于成功标准在现实之境中过于价值单一,光鲜才是成功,别人眼中的成功才是成功。看似成功,都是吹泡泡,你有10万个粉丝如何,仔细一看全是僵尸。 成功在于自我实现、心灵充实、感受丰富,否则就变成了微博上的“后宫优雅”,以优雅体来贻笑大方。成功之梦易做,但成熟之梦难圆。 农妇山泉有点田 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个陶渊明。隐逸文化的浸染下,人人都有田园想像,寄托着诗意栖居之理想。有网友将其描述为:农妇、山泉、有点田。此语一出,人尽向往。 居都市不易,隐居更不易。当代中国人既愿成为物质的短暂情人,又想充当远方忠诚的儿子,此种夹杂不清的纠结,令人揪心。是主动接驳时代快速车道,还是放弃大都市成为“瓦尔登湖”式的隐士,大多数人的向往是:都要。于是,终南捷径便是“高调隐居”,近都市而修庐,淡交际却呼友。隐居终究成为一个遥不可及的梦。 创富梦 创富无果,未富先懒,小富即安。资源瓜分完毕,机会迟迟不来。中国人的创富梦也遵从“二八定律”,80%的资源和机遇被20%的群体所掌控。吉利15亿美元掏空沃尔沃跟你没关系,中国海外投资逾亿跟你没关系,联想、海尔、李宁声震全球跟你没关系。要上多少税、要花钱摆平多少关系与事项才跟自己有关。上世纪90年代多少人“五子登科”(房子、车子、票子、位子、儿子),如今竟也稀罕。 总体而言,创富梦并不乐观。谋生是本质,生活是假象。别以为在身上贴上Prada和LV就是生活了,那仍然是演给别人看的,实属谋生。一个“钱多、人傻、速来”的时代一去不复返。蚁族在大都会里顽强谋生,但不敢再做梦。《老男孩》和《今年我二十七八》短片的火热,似乎让我们这些在80年代或者末的都对所谓有梦想不去敢想。我们现在只能对房子,车子,票子充满“崇拜”。我们是不是真的没有自己的梦想了,我们是不是就不能有自己的梦想并让这些梦想实现的可能呢? 我们的梦想也许在大学,或者20出头就已经被遗忘...... 纯爱情 相信爱情吗?宁在宝马后座上哭,也不在自行车后座上笑。“爱情至上”遭遇到性自由和消费主义的双重摧毁,爱情变成稀有物、奢侈品,而多数人已无此消费能力:耗时、费神、花钱,也许还不低碳。 娱乐节目《非诚勿扰》加速了人们对爱情观感的幻灭,原来,爱情必须是以现实种种考量为评测标准的:门当户对、学历才华、职业前景、个人素质等等。理性分析让爱情变得苍白,真正信仰爱情的人则再也不敢开口说出“我爱你”了。 网络流传的歌曲《织毛衣》以恶搞的形式讥讽了挚爱的存在,进一步逼退了敢爱敢恨者。爱情当然还存在,但人们的爱情观已经不是骑士时代的“罗曼蒂克之爱”了。青春速朽,爱情早衰。 父母在,不远游 “父母在,不远游。游必有方。”但多少人背井离乡,城中创业,故难圆尽孝之梦。中国人的孝心无处表达,只在每年一次的春节返乡中总爆发。 中国传统以孝治天下,自孝而降,有了伦理、德性、社会秩序。宗法社会,以宗代法,居然也几千年过来了。现代社会,人人平等,法比宗大,却普遍滋生道德失范、心理失衡之感。这一代中国人注定是过渡的一代,乡愁比比皆是,乡怨处处能闻。 现在看看自己的脚下,发现自己正在为每天的生活而奔波,为了能够在生活上有个落脚点,而辛苦工作。论坛上的朋友们,你们有没有自己的梦想已经遗忘? 大家来谈谈吧~~~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