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每次去医院看病,是个非常小的感冒,医生都要叫输液!
4 s' G( k g2 {6 ?8 B+ i 5 R! G& Q2 E" G! F. o
对医生来说:滴滴都是钱!
1 r& Z" n" y5 H0 L 对患者来说:滴滴都是血!$ D4 [; \+ \' i5 g0 u1 F r
& I! r- e8 `$ A; C+ q& N
输的不是液,是命!4 }/ S% @* c: ]: v) \
: v1 W! L: z4 s$ L
0 ?6 _; a8 ]2 W4 o) A7 Z2 l v) I/ q$ F5 Y& w1 K) D
引子:2009年我国医疗输液104亿瓶,相当于当时13亿人每人输了8瓶,表面上看,我国医疗行业蓬勃发展,作为医疗行业的一个缩影,代表着我国医疗事业的普及。可问题是,随着深入的思考,让人不止地打着冷颤——医疗行业的混乱,由此,可见一斑。在某医院输液室。由于这家医院并非三级甲等医院,名气比较小,所以患者相对少一点。与门可罗雀的其他科室相比,输液室显然是“黄金地段”,短短一小时记者两次看到了搬运工搬来数箱输液器,问了几名患者,患者都表示,输液好的快,很贵,但当问及副作用及身体承受能力时,所有受访者均表示:医生没说。(以上内容来自都市快报)
) q' I: R# m7 e
; e, J0 y( U) s# Q2 j0 ~ 我读到这里时,我还以为是李幺傻的暗访手记,但很悲剧地看到,居然不是。/ B8 t( w5 k4 c* M4 |4 F3 w# |
$ X; Y+ y/ y* I/ x 国际惯例是“能吃药不打针,能打针不输液”这是世界卫生组织用药原则。美国国家药监局早在2007年就曾发出的警示,两岁以下的小孩,原则上不适用抗感冒药。至于通过输液治疗感冒,在美国是难以想象的。回看中国,世卫的原则早已被颠覆,在各方面利益的驱动下,中国成为了世界的“输液大国”,在输液搭起来的一个收费平台,拉动了相关产业,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利益链,任何对输液产品的改进,哪怕换一个针头,或者软管的材料都意味着上亿甚至几十亿的市场! f2 _# V. j! L+ |) i0 h
7 a" Y0 k& l8 [2 Y& l- j 对104亿这个数字,各方面对此看法各异,多的估至115亿,而卫生部官员则表示104亿过大,真实产量大约80亿瓶,这个数字来源于医院的可能性大,而通常医院的数字要比企业的准,但无论是115还是80,这个数都是震惊的。 ' z: e# `! ^% D4 b7 D8 t2 e
对输液的危害认识不清
1 j+ h+ H. _7 r! M; Y0 \9 o* u, `" y 屡屡发生悲剧2010年11月,5岁的患儿夏臣森在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输液出异常,抢救无效死亡,后经调查,输液异常很可能因为药物配伍禁忌引起——两种药物不可同时加入。在某药监局的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可以说明这个问题的严重:09年这个中心接到1万多起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,静脉给药占到了84.8%,若抢救不及时或者不当,则致命。这个数据只是冰山一角,因为担心医疗纠纷和声誉受损,医院往往不愿意将情况上报。 J" `2 z4 W" @% ~- n) h
q3 g0 v' U" [' U! I4 T
事实上,医药界有着普遍共识,药物直接进入血管输液这种方式风险极大。与单纯的生理盐水或糖水相比,一些治疗性输液产品可能蕴含着更大风险。2006年的欣弗事件是其中的典型,这种治疗性输液制品造成了11民患者死亡,后经国家药监局认定该药未按当初批准工艺生产,但该药事实上就不应该批准为输液制品。
) @/ o0 ]/ Z1 N7 c; Q
; k- l }& m/ @5 \" A: C4 h, J 此外以“安全”著称的中药,在制成输液产品后,也经常成为**,如双黄连,鱼腥草,莪术油。然而,对于中国大部分患者,没有人告诉他们:输液很危险。但人们的观念中只有一个:输液好的快。 : k6 @! |; h2 K! _
) q, W5 Z: l& N) u7 F# G ?缘何成了催命符?
, H! W A5 F3 G6 ]2 U “利”字当头,医生变屠夫当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追逐利益时,造成了今天的“以药养医”机制,被普遍认为是输液过度的制度性因素。将医院行政化管理,作为医院,给病人输液的目的不在输液本身,而是在于联合用药,2001年的时候已经极少有单纯的糖水,盐水。在大量的输液中,不仅药费是医院借以牟利的工具,还可以收观察费,注射费,床位费等。$ q, z4 o& n- x+ W" Q$ s( G
" `8 Q; o& P- Z( v 不仅如此,在医院中,输液与药品回扣和奖金提成直接相关,对医生而言,输液很少是单纯输一种药品,大多多种药物联合使用,甚至大剂量使用抗菌素,当然后者的回扣自然会很高;对于护士而言,奖金与输液次数挂钩,护士当然希望医生多开输液,甚至多开剂量。在现在环境下,如果限制输液,一些医生已经不会用药了。
2 [! c! L7 x. @8 {
1 I2 `* Y5 y5 j4 b& t 输不输液谁说了算?企业生产多少瓶(输液),医务人员就得用多少瓶,老百姓就得输多少瓶。输液滥用本身就是医务人员违反用药原则的结果,而医院管理层和卫生、药监、医保等部门的不作为又纵容了此种现象的蔓延。
* ?5 m+ c, o2 Y+ B. C$ H 2 M2 J; S" r2 A7 D* I* {- R* _
在此来看,输液泛滥背后,还有一个重要的制度因素——临床药师岗位的缺失。在美国,上世纪60年代建立了临床药师制度,以监督医生合理用药。而我国这一制度仍在探索中,如果该制度能成功建立,将会有效控制输液的滥用。中国以前的医疗体制中,原本有“药剂师”这一重要岗位,其主要职责是对用药安全进行把关。如果医生开出不安全、不科学的输液方,那么“药剂师”审核时就可以退还处方,实际起的就是临床药师的把关作用。然而,上世纪90年代,医院的“药剂师”变成“执业药师”,其原来的职能不复存在。于是,中国医院极少再看到药房因用药安全问题退处方现象。当前医院的药师在某种意义上充当了“搬运工”,主要是保证医院的药品供应,离国外临床药师的职业定位差得很远。
3 d5 k* _- `; W1 H8 }3 c
+ ~4 A7 A. T3 {% f, ~* ^, F! P5 r/ ]5 G
% Y7 u; x& |6 z" s |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注册
×
|